国防部网站玉树4月21日电 题:民族兄弟情在灾区涌动——玉树灾区各民族团结协作抗震救灾纪实
“那个清晨,我们没有亲人,没有牛羊,流着眼泪看着倒塌的房屋时,来了金珠玛米;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肯定不会倒,青海一定会常青……”在玉树结古镇扎西大通巷的路边,65岁仁措达丁那音调悠长的歌声,是对玉树灾区各民族团结协作的生动传唱。而在玉树灾区的角角落落,民族团结抗震救灾的故事,就像三江源头上的涓涓溪流,多而甜,温而美……
军民携手,合力救援
“一!二!三!”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队员贾树志带着战友们喊起了号子。身穿红色僧袍的扎西多吉也带着西钦寺的僧侣们和藏族群众用藏语喊起了号子。两股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轰”的一声,巨大的石板被推落,救援空间被打开了!
一名藏族僧侣率先爬了进去,国际救援队队员何登科跟着爬了进去……16日13时48分,13岁的藏族小姑娘次乃拥青被轻轻地抱了出来。两双大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副总队长、北京军区工兵团工程师刘向阳和扎西多吉用不同的语言彼此表达着同一个意思:“谢谢”。
作为这次救援行动的指挥员,刘向阳和扎西多吉指挥现场的国际救援队和西钦寺僧侣,合力救出被埋压的次乃拥青。事后,扎西多吉不住地与救援队员握手:“感谢你们!”刘向阳说:“你们也很,我们配合得很好!”
军民携手,合力救援。在玉树灾区,每天都上演着这样的动人景象。
10岁的才仁旦周戴着一顶棒球帽,脸上有两坨明显的高原红,胸襟上别着一条红丝带。他说,他知道这代表着志愿者的意思。
4月15日以来,结古镇红旗小学三年级学生才仁旦周,一直担任兰州军区第4医院医疗队的编外翻译,在医护人员和藏族群众中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
和才仁旦周一样,在玉树灾区,还活跃着大量的本地藏族志愿者,他们发挥熟悉汉藏语言和地理社情优势,成为救援官兵的救援向导和信息来源。
4月18日一大早,身着一袭红色僧侣服装的格登喇嘛带着二炮某部100多名官兵,赶到结古镇郊扎西棱巷救援。格登喇嘛用藏语告诉当地乡亲:“穿白大褂的军人,都是妙手回春的好医生。”在他的劝慰下,不会讲汉语的藏族群众放心地接受解放军的救治。
索南扎巴是玉树电视台的一名记者、主持人、藏汉语翻译。4月16日,四川省军区某部救援分队到达玉树灾区,索南扎巴自告奋勇担任他们的救援向导。几天来,索南扎巴引导着救援官兵深入结古镇的重灾区展开营救工作。
官兵们不知道的是,大地震中索南扎巴的家也受损严重,房屋倒塌,自家的财物还压在废墟中没有清理,一家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索南扎巴说,解放军千里驰援,我也应该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骨肉兄弟,守望相助
地震发生时,玉树县法院书记员扎西江才躲在床底逃过一劫。被救出来后,他做的件事是立即穿上衣服跑到邻居倒塌的房屋,开始用双手挖。不久,他救出一个来自四川的汉族邻居。
至今,扎西江才的双手仍伤痕累累,这是挖土救人时留下的。这双手救出了至少8名幸存者,有藏族,也有汉族。“我家帐篷里住了很多人,汉族藏族都有!”他自豪地说。
不分民族,不分信仰,灾难面前玉树各民族同胞心手相连、守望相助,谱写出一曲曲民族团结、合力抗灾的动人之歌。
“我的学生把我救出来时,我抱着他们痛哭。”劫后余生的玉树第二民族中学汉族教师周生容,回忆获救经历时眼里仍淌着泪花。
地震中,第二民族中学的教师宿舍整体垮塌,5名汉族老师被埋在废墟下。从教学楼中逃生出来的10多名藏族学生,立即飞奔过去挖泥搬砖救人。没有工具,学生们只能用手把泥和砖一块块翻过来,粗砺的碎石瓦砾很快磨破了指头。
3名汉族教师最终获救了,拉着学生们血迹斑斑的双手,师生抱头痛哭。
玉树格萨尔广场旁的路边,四川石渠县阿日扎佛学院的藏族僧人支起大锅烧开水,免费给群众供茶泡面,他们支起一个黑板,上边写着“请喝茶”,一行是藏文,一行是汉字。
旁边,河南几家到玉树开粮油店的店主带来库存的面粉和食用油,案板支在三轮车上,用啤酒瓶做擀面杖,免费给大家炸油饼。
“56个民族是一家人,在玉树灾区这种情谊更浓。”玉树州统战部部长罗松仁青说,地震发生后,各族同胞互帮互助的例子数不胜数。
4月14日下午,一名只有三、四个月大的藏族婴儿,被救援官兵送到武警玉树州支队临时救治所。没多久,小家伙大哭起来,他饿了,要吃奶。地震中被压伤3根肋骨、正在救治所接受治疗的年轻汉族妈妈李秀珍抱过孩子,解开衣襟给孩子喂奶。吃到李妈妈的奶,小家伙一下子止住了哭声。
3天后,小家伙和妈妈拉毛措重逢了。3天来,小家伙吃了好几个妈妈的奶,有汉族妈妈,也有藏族妈妈。
血肉相连,亲如一家。4月15日下午13时,兰州军区第4医院救援队设在结古镇体育广场的医疗点,收治了一对在废墟中掩埋29个小时的母女。由于长时间饥饿缺氧,送来时,8岁的才让拉毛已陷入轻度昏迷。
护士长宋海燕为才让拉毛扎针输液时,双眼蒙着纱布的小姑娘一把抓住宋海燕的手,带着哭腔喊出了“妈妈,妈妈”。宋海燕怔了一下,红着眼连连应答。
尊重民俗,尊重信仰
4月16日下午,经过4个多小时的努力,43岁的遇难者才仁措杰的遗体被青海省军区某团官兵从废墟中清理出来。
官兵们小心地把他抬上担架,轻轻弹去身上的尘土,军医上前用消毒湿巾拭去他额头、胳膊和腿的血,然后一块干净的布子轻盖在他的身上。
“尽管你不在了,但你遇到了金珠玛米,也是你的福。”目睹官兵们清理才仁措杰遗体的全过程,才仁措杰的妻子默默流泪,对官兵们不停地颔首致意。
“玉树的少数民族同胞很多,尊重他们的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就是尊重他们的人格。”团政委刘晓明告诉记者,14日奔赴玉树灾区的路上,他们就在途中对官兵给官兵讲解藏族同胞的各类风俗习惯和语言、行为和相处禁忌,引导大家在抗震救灾争当维护民族团结的宣传员、实践者。
4月17日,在格萨尔广场附近一处即将倒塌的民宅里,武警青海总队4名官兵发现10余个雕刻精美的金灿灿酥油灯。官兵们反复研究,决定在离酥油灯最近的一面墙上用电动钻杆打一个缺口,钻进去把这些贵重的酥油灯抢出来。
正当大家正要动手时,民宅的主人、43岁的多杰才旦跑过来,指着这墙壁不停地摆手。原来,墙壁的里侧有一张桌子,上面放着多杰才旦刚买的贡品。为了尊重藏族同胞的信仰,防止损坏酥油灯和桌上的贡品,大家在加固斜墙后,尽可能靠近门里,用顶端绑有口袋的竹杆,小心翼翼地把里面的物品一件件掏了出来。
4月19日,玉树抗震救灾部队的官兵都收到了一本名为《抗震救灾纪律》的小册子。在里面,从藏族的主要风俗、藏族禁忌、宗教礼节及见面礼3个方面,对藏族同胞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进行了非常全面的介绍。
“要不是这个小册子,我昨天差点违反纪律了。”某旅七连连长杨华伟挥着小册子说。昨天下午,杨华伟和战友帮索南措的家抢救出一个佛龛。看着精美的佛龛,几名战士刚要上前去拂灰尘,被杨华伟制止了。杨华伟给大家说,藏族同胞大多信仰佛教,家里的佛龛是不允许别人乱摸的,也不能随便指问。听了杨华伟的话,大家赶紧恭敬地佛龛递给了一旁的索南措。
“突切切,突切切!(藏语:谢谢)”接过完损无缺的佛龛,感动的索南措给官兵们每人端上了一杯热腾腾的奶茶。